高石記——陶然亭公園游記
作者/雪凝
一
在這個流綠飛翠的五月,草木瘋長,鮮花盛開。陶然亭內,里埋霞蔚,風景如畫。碧玉般的湖面上不時泛起道道金光,醉人的芬芳穿過花草樹木,清淙地在空氣中流淌,熏得游人臉兒酡紅,不時有頑童的叫喊聲劃破天空。女孩們裙裾飛揚,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彩蝶,稚嫩的歡笑聲此消彼長。妙齡女子明眸善睞,笑靨如花,長長的睫毛上閃耀著動人的光華。老年人神態祥和,在舒緩的音樂里排成長隊,自古端陽佳節登龍舟啊,既然來了,怎能錯過?
我越過這滿眼的繁華,踏著縷縷清香,輕輕地走向了一個安靜的地方,這里埋葬著一個如梅的女子,今天,我只為她而來。
燦爛的陽光照耀在兩塊如雪的墓碑上,于是這墓碑也變得如陽光般刺眼起來,它們是如此的玉潔冰清,白玉般的光芒可是你們圣潔的靈魂?兩只鳥兒在樹枝上歡快地跳躍著,倏忽從兩塊墓碑之間飛過,旋即沖上高空,互相追逐嬉鬧著,它們的小情歌纏繞在花間樹上,它們的甜言蜜語鐫刻在了云朵上,如果有可能,它們是不是也想把這幸福鑲嵌到太陽上去呢?我這樣胡思亂想著,看著它們在陽光中完美得近乎透明的翅膀,一片粉紅色的花瓣從我眼前飄過,剎那之間,我仿佛看到了一個精靈般的女子,正深情款款地端坐在墓碑前,低低地吟哦著她用生命而寫的《墓畔哀歌》,她的眼神里充滿憂傷。
二
她與張愛玲、蕭紅、呂碧城并稱民國四大才女,她有很多個名字,乳名心珠,學名汝璧,筆名波微、漱雪、冰華、夢黛、林娜等,因愛慕梅花之堅貞俏麗又取筆名石評梅,她不知道,從她叫梅的那一刻起,她便已成為梅的化身,與梅融為一體。
她天資聰穎,自幼酷愛讀書,喜歡文學,亦喜歡書畫、音樂和體育,是一位多才多藝蕙質蘭心的女子。在女高師讀書期間,她結識了馮沅君、蘇雪林等人,并同廬隱、陸晶清結為摯友,在“五四”那卷特殊的歷史畫卷里,她們常常一起開會、演講、暢飲與賦詩,時而狂笑高歌,時而長嘯低泣,酒杯伴著詩集,浪漫而又不失豪放,不羈而又不失溫柔,盡情地揮灑著自己如詩如歌的青春年華。
她們就像一群天真爛漫的孩童,一起闖入了那片被稱為“文學”的美麗花園,她開始在《語絲》、《晨報副刊》、《文學旬刊》、《文學》以及她與陸晶清參與編輯的《婦女周刊》和《薔薇周刊》上發表大量的詩歌、散文、游記和小說,優美的文筆,撼人的才華,使她很快便贏得了“北京著名女詩人”的美譽。
她的作品多以追求愛情與真理、光明與自由為主題,梅花般粉嫩晶瑩的生命渴望一份完美無瑕的愛情,然而,命運之神卻跟她開了一個大玩笑,她癡心眷戀的男子竟然是個有婦之夫,她仿佛從妖嬈曼妙的云端跌到了冰冷徹骨的深淵,水晶般璀璨的心門從此關閉,再也不想打開。
三
他是那個灰色時代里一抹亮麗的金黃,是寂靜黑暗中一道耀眼的曙光,是如火黃櫨中一枚代表相思的紅葉,是雨后彩虹旁那一片幸福而又寂寞的云朵。
他才華橫溢,少時即以“十八學士登瀛州”享譽三晉大地。他胸懷天下,在北大求學時又受恩師李大釗、陳獨秀的影響,成為學生運動的領袖。他曾帶領學生游行,火燒趙家樓,痛打賣國賊章宗祥,在中國歷史上演出了“五四”運動這一壯麗的篇章。
他是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優秀創始人之一,曾任中國共產黨第二、三屆中央委員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二屆團中央執行委員,后任中共中央教育宣傳委員會委員,翌年南下廣州擔任孫中山先生的秘書,協助孫中山先生平定了廣州商團叛亂……
他就像一顆啟明星出現在即將白晝的天空,以犀利的目光注視著華夏大地,他的睿智或許能左右了沉重的歷史,但卻左右不了脆弱的感情。
父母曾經以死逼迫他娶了一個美艷的女子,可是縱然如此他也不能接受包辦的婚姻,他告訴那個名義上的“妻子”,愛情與美麗無關,兩個不相愛的人生活在一起注定是一場悲劇。他想要的是靈肉合一的愛情,而她并不是他心目中的靈魂伴侶。不幸的婚姻讓他大病一場,從此落下了咯血的毛病。
他覺得老天待他不薄,他終于遇見了自己喜歡的人,雖然她個子嬌小體態豐腴,沒有他的“妻子”漂亮,但他就是無可救藥的愛上了她,她的一顰一笑一字一句,在他眼里都富有無限魅力。他將她銘記于心刻于生命,只是她始終不肯接受自己的感情。面對她的逃避和任性,他愿意無條件的包容,她的一切都讓他心疼,他愿意慢慢地等。
情之一字古來害人,傷心人豈止高君宇?
四
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赫赫有名的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與高君宇互相訴說著自己的小秘密,一切的幸福與苦惱,皆因他們心里都愛上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女子。
周恩來面色緋紅,樣子有些靦腆,原來他一直暗戀著天津達仁女校的鄧穎超,卻不知道該怎樣向心愛的人兒表白。高君宇雖然不斷表白心跡,但卻屢屢受挫。兩個叱咤風云的偉大人物,同樣有著常人所不及的柔情蜜意,他們對待愛情的態度,就像要將革命進行到底一樣的執著,高君宇甘愿充當起了愛情的使者,幫助周恩來向鄧穎超轉達求愛信。
五
用文字跳舞的女子靈魂多是寂寞的,內心深處渴望能被一個真正懂她的人疼惜。她獨倚窗前,孤獨傲岸如一枝傲霜斗雪的梅。在午后淡淡的陽光里,顯得清麗而又脫俗。她想起自己蘭花般的纖纖玉指捏著一枚玲瓏剔透的香山紅葉,那是他第一次向她表白心跡的寶貝,上面有兩行剛健俊逸的字跡,那是他親筆為她而題寫的詩句:滿山秋色關不住,一片紅葉寄相思。
她心里溫柔地動了一下,幽潭般的眸子旋即抹上一層霧氣,純白的云煙一般妖嬈的霧氣頃刻之間便包裹住了她,讓她感覺到了窒息。她清楚的記得自己當初拒絕他時的決絕,不是不愛,而是柔弱的心再也經不起傷害。
她將目光從窗外收回來,耳邊仿佛又響起了他溫柔的話語:我愿用一生的愛來修補你的愛。
還能相信愛情嗎?她的心劇烈的疼了一下,仿佛有冰冷的鮮血正從傷口處點點滴滴的流出來。她的目光又落在了枕頭上,枕頭底下是他寫給她的情書,他在信中坦誠的向她講明了自己的處境:他在鄉下有一個父母包辦婚姻的妻子;他是中共最早的五十幾名黨員之一,而且當選為中央委員,他所選擇的是一條極其危險的政治道路;他身患難以治愈的肺病。
其實她知道,自己是喜歡他的。她不在乎他所從事的事業有多么兇險,她也不在乎他有多么難以治愈的肺病,但是她不愿意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她寧愿犧牲個人的幸福,也不愿意侵犯別人的利益,更不愿意拿著別人的幸福當作自己的幸福。
生日之際,她收到了他從遙遠的廣州寄來的生日禮物:一枚精致的象牙戒指,幾片帶著血跡的汽車玻璃,還有一枚子彈殼。汽車玻璃和子彈殼是他平定商團叛亂時特意留下來的,那枚子彈曾經穿過他指揮車上的玻璃擊中了他的右臂。他要再次向她表明心跡,他在信中說:愛戀中的人,常把黃金或鉆石的戒指套在彼此的手上以求兩情不渝,我們也用這潔白堅固的象牙戒指來紀念我們的冰雪友誼吧!或者,我們的生命亦正如這象牙戒指一般,慘白如枯骨?
他已經與妻子離了婚,她心里說不出來是種什么滋味,高興是毋庸置疑的,但她同時也感覺到自己是另外一個女人面前的罪人,她盯著這堆珍貴的禮物百感交集,忐忑不安地戴上了這枚具有特殊意義的象牙戒指。
六
他成功的促成了周恩來與鄧穎超的姻緣,自己卻在感情的道路上踽踽獨行。他相信緣分是前世今生的注定,若說沒奇緣,少時的他怎么會成為她父親的得意門生?若說沒奇緣,又怎么會雙雙從三晉大地千里迢迢來到京城?若說沒奇緣,又怎么會于千萬人之中偏偏遇見她?忘不了,同鄉會上,白衣黑裙的她秋水映笑,嫻靜溫婉地望著臺上的他激情四射的演講,從他們目光相遇的那一刻起,她就注定成為他生命中最美的風景。
可是,若說有奇緣,為什么當初他沒有注意到恩師身邊那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若說有奇緣,為什么不讓她直接遇見他?那樣她就不必遭受那么多感情上的苦,而他也不會接受父母包辦的婚姻,只要用盡一生力氣把她捧在掌心里溫柔地呵護疼愛就好。
他望著手上那枚瑩光閃閃的象牙戒指,憂郁的眼睛里隱隱泛起笑意。無論如何,能讓他遇見她,他便已很幸福。
七
他是個感情專一的人,無論對人對事還是對物。他喜歡古韻幽香的陶然亭,一如對心愛的她情有獨鐘。他常常與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鄧中夏等人在此召開秘密會議,商討中國革命的前途,也常常與她在此悠然漫步,獨自體味愛情帶來的幸福與甜蜜。
他生病住院時,她抱了一束鮮花來看他,他驚喜地發現她竟然戴上了象牙戒指。她此時依舊矛盾,愛他又不敢完全接受他,便又一次違心的強調她的獨身主義,強調這兩枚戒指代表的是他們之間純潔的冰雪友誼。
他說:我是飛入你手中的雪花,在你面前我沒有我自己。
他愛她愛得深沉且卑微,無論什么情誼,只要她能戴上,他就已經知足。
病好后,他們來到陶然亭,并肩共賞噴薄而出的紅日與燦爛的朝霞。黎明的剎那瑰麗而又美好,幽深的小徑上留下了他們深深淺淺的足跡,碧綠的西湖旁留下了他們串串的歡聲笑語。漫天彩霞的黃昏,他們并肩看夕陽,兩枚象牙戒指在落日的余輝里光彩奪目,他用手杖在雪地上寫下了她的乳名“心珠”……古老的陶然亭,欣喜地見證著這場唯美的愛情。她正陶醉在這幸福的甜蜜里,卻突然看見他挖了一個小坑,將幾片落下的橘瓣放入坑內,說:埋葬了我們吧!
她驚訝地看著他,以為他是玩笑話。他卻極認真地說:珠,你看北平這地方,全被軍閥權貴們糟蹋得烏煙瘴氣骯臟不堪,只有陶然亭這荒僻的地方還算干凈,如果我死了,你就把我葬在這兒吧……
她如遭雷擊,那些象溪水一般清淙流淌的快樂瞬間便凝固了,她的心咚咚地跳起來,莫名的恐懼爬滿了心頭,她怕一語成讖!
春寒料峭的時刻,他再次住進了醫院。她寸步不離地陪伴在他左右,心內感到無比惶恐,唯怕他會離她而去,不禁簌簌地落下淚來。
他心疼地問:你的淚什么時候才能流干呢?
她說:現在我將我這顆心雙手捧在你的面前,從此后我為了愛而獨身,你也為了愛而獨身。
他閉了一下眼睛,她還是不肯完完全全地接受他啊,內心不禁有些難過,他怕是等不到她說愛他的那一天了,于他來說,她可能是此生永遠的遺憾了。他心內充滿無限悲涼,凄苦地說:一顆心的頒賜,不是病和死可以換來的,我也愿用病和死來換你那顆本不愿給我的心。我知道我是生也孤零,死也孤零。死時候啊,死時候,我只合獨葬荒丘……這兒的信件,你拿走罷,省得你再來一次檢收。
他舍不得讓她擔驚受怕,讓她三日之內不必來醫院。他想讓她回去好好休息,他不擔心自己,只怕她的身體會垮下去。她依依不舍地盯著他,不肯放開他的手。她怕,怕這一放,再也不能重新握住。
一顆流星劃過天際,花朵在哭泣,草木在低鳴,寂靜的山河也嗚咽哀嚎起來。她做了一個夢,夢見他來向她告別。她于沉痛的夢魘中驚醒,想馬上去醫院看望他,她想告訴他,她后悔了,她不想再堅持什么“冰雪友誼”了,只要他的病好,她什么都答應他……
可是,一切都太遲了。
他已經在深夜里悄悄地離開了這個令他無限眷戀的塵世。
她看著他緊閉的雙眼,一切都已經無法挽回,沒想到短暫的一別竟成了永訣!她仿佛聽到了自己心碎的聲音,一片一片,裂成碎屑飛向四面八方,再也無法粘合。
她的淚決堤一般稀哩嘩啦地流出來,早知道他這么不守信用,就不該放開他的手!他是如此可惡,竟然來不及讓她再感受一次他掌心里的溫度!她哭得梨花帶雨,一聲聲泣血呼喚:君宇,君宇,為什么那時候你柔情似水,我卻心硬似鐵……為什么你不血染沙場馬革裹尸?為什么你不殉你的事業,偏偏是病死……
悲傷過度的她幾度昏厥過去。追悼會上,朋友們將她隔絕在現場之外,怕她承受不了這死別的悲哀。接近崩潰的她含淚寫下了挽聯:碧海青天無限路,更知何日重逢君。
她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了那枚紅葉,紅葉上的字跡依然清晰,只是葉子已經枯干了,中間裂開了一條縫隙。時間果然無情,它能扼殺一切的美好。她手執紅葉,忽然想起他為了讓她早日從失戀的陰影中走出來,不斷地領著她去陶然亭聽工人運動和婦女解放的演講,她想起他曾經對她說過:我只要從繁忙的政務中走出來,就會想起你,想得很累,很苦。
她盯著紅葉出神,又想起他說: 你的所愿,我愿赴湯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愿,我愿赴湯蹈火以阻之。不能這樣,我怎能說是愛你!
她仿佛看見他正在緩緩地向她走過來,他英俊的面龐上寫滿了憂傷,她似乎又聽見他在說:我有兩個世界,一個世界里有你,一切都是屬于你的,我連靈魂都是你永禁的俘虜,為了你死,為了你生。另一個世界,我是不屬于你的,更不屬于我自己,我只是歷史使命的走卒,不如意的世界,要靠我們雙手來打倒!
她知他是遺憾的,未能與她洞房花燭,也未能親眼見證革命的成功。她的淚如洶涌的泉水奪眶而出,面前似有千萬片紅葉紛飛起舞,悲哀的涼氣在她四周不斷地漫延開來,她仿佛又掉進了寒冷刺骨的萬丈深淵。
她用顫抖的雙手將他葬在了陶然亭,一起葬入墓穴的還有她的照片和他的象牙戒指。他的逝世終于讓她獻出了自己的心,她連同這心也一起葬入了他的墓穴。
她親手在墓周圍種植了十株松柏,并在墓碑上親筆題寫了他生前所寫的詩句: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閃電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在詩句的后面,她又加上:君宇,我無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淚流到你的墳頭,直到我不能來看你的時候。
她凝望著墓碑,猶如凝視著那個至愛癡情的人。她好恨,恨自己為什么不能早些領悟,如果不是自己那么固執,那么現在是不是就不會有這樣的結局?
悔恨與思念交織成一張巨大的網將她緊緊裹住,從此以后,她所有的快樂與幸福全部隨他而去,只有無盡的悲傷占據了她月亮一般高潔的生命。
香山上的黃櫨綠了又紅,深愛她的那個人卻永不會再醒。
八
芳草榮枯,花開花謝,她永久地行走在去往墓碑的路上。月明星稀,風雨斜陽,她靜靜地倚坐在潔白的墓碑旁。她的眼淚灌溉了墓畔的松柏和花草,于是松柏和花草便茁壯地成長起來,枝枝葉葉上都長滿了思念和真情,每朵花兒一開,便會開出一個地老天荒的傳說。
她飽蘸濃墨含淚帶恨地寫下了鑲滿思念繡滿柔情的《墓畔哀歌》:假如我的眼淚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綴織成繞你玉頸的圍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顆一顆紅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愛心。我愿意燃燒我的肉身化成灰燼,我愿放浪我的熱情怒濤洶涌,讓我再見見你的英魂……
無數次泣血哀吟中,她抱著他的墓碑哭訴衷腸。無邊的淚海里,她沒有就此頹廢下去,她要繼承他革命的斗志,替他完成未竟的事業。在時代的血雨腥風里,好友劉和珍等人倒在反動軍閥的槍口之下,他敬愛的老師李大釗被殘酷絞殺……她憤然寫下《痛哭和珍》、《斷頭臺畔》等不朽篇章,與恩師魯迅等人以文為投槍匕首刺向敵人,一個月后,段政府在全國一片譴責聲中轟然倒臺。
也許是淚盡了,宛如油盡燈枯,她在上課的時候突然暈倒,好友廬隱等人將她送往醫院。她原是害怕死亡的,但現在卻極盼望到達彼岸,因為她知道,無論滄海桑田,他一定會在彼岸等著她。她選擇了與他相同的病房,安祥地離開了人間,因為她知道,從此以后,他們再也不會孤單。
為愛而生的女子,愛上誰就是一生一世的付出。既然已經愛上了他,她就愿意為他將自己燃燒,用自己玉質的生命來成全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一代才女香消玉殞轟動了京城,好友陸晶清專程從上海趕回北京,悲慟萬分地寫下了祭文《我哭你喚你都不應》,與廬隱等友人根據她“生前未能相依共處,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愿望,將她葬于他的墓旁,用的是與他相同的墓碑,上刻篆書“春風青!,隨葬的有那枚已經風干的紅葉,還有那枚象牙戒指。
她該是幸福的了吧?從此以后,她的世界將不再是冰冷的黑色,而是象征神圣與和平的潔白。白色,如冰如雪,純潔而又美好,是萬物復蘇的前奏,也是他們愛情遠航的新起點。
九
星辰飛舞,日月歡歌,彩云甩袖,百鳥啾鳴。一場絢爛的花事在陶然亭公園里永久的盛開著,他們的愛情故事已經變成了一枚永不枯干的紅葉,飛進了中國的歷史,飛遍了神州大地。
大地換上新裝,昔日的好友成為萬民景仰的周總理,多情的流云啊,你是否還記得他們當年的模樣?
文革中,紅衛兵砸四舊,將他們的墳夷為平地,人們紛紛前來憑吊遺址,眼神里無不流露出悲痛和婉惜……文革剛過,離墓地被毀的時間不久,鄧穎超來這里憑吊他們,她見墓已被毀,傷感離去。后來,周總理在審批北京城市規劃總圖時,特別強調要保存“高石之墓”,他說:革命與戀愛沒有矛盾,留著它對青年人也有教育。
墓很快就被修好了,猶如化蝶一般,關于他們的傳說也變得更加美麗。
我以前只覺得周總理夫婦保護他們的墓是有情有意,實在弄不明白敬愛的周總理想用這兩塊墓碑來教育青年人什么,總覺得石評梅算不得一個聰明女子,戀人活著時不懂得珍惜,戀人死去后用盡生命來懺悔又有什么用?擁有時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知道后悔,這樣的故事從來就不曾停止過。若他不是高君宇,若她不是石評梅,人間不過又多了一個悲劇,哪來的什么傳奇?
及至現在才明白,這個梅一般冷艷的女子不是不聰明,逃避傷害是人類無法改變的天性。
微風輕拂臉龐,耳畔忽然飄來梅艷芳那首凄婉哀絕的歌:我有花一朵,種在我心中,含苞待放意幽幽。朝朝與暮暮,我切切地等候,有心的人來入夢!我有花一朵,花香滿枝頭,誰來真心尋芳蹤?花開不多時啊,堪折直須折,女人如花花似夢……
不禁想起張國榮曾經對梅艷芳說過,等他們到40歲,她未嫁,他未娶,他們就在一起?墒呛髞,他選擇愚人節墜樓身亡,她在同年病逝,那一年,她剛好40歲。
悠悠歲月,漫漫人生,總以為時光在手就可以肆無忌憚的揮霍?墒前,有多少人輸給了等待?又有多少情敗給了似水流年?
我的腦海里忽然閃過一個又一個如泣如訴的愛情故事,心中不由得唏噓起來。我端起相機,想將這個愛情童話永遠定格,卻有一對耄耋老人帶著一個小男孩闖進了我的鏡頭,他們興高采烈的在墓碑中間擺著各種姿勢合影留念,我看著他們因興奮而微微泛紅的臉,突然就想到了那兩個因為太簡單而總是容易被忽略的字——珍惜,只有它才是打開幸福之門的金鑰匙。
湛藍的天空像塊巨大的藍寶石,潔白的云朵悠閑地在空中飄來蕩去,優雅美麗得如同神話傳說中的仙女。我仿佛看見兩塊墓碑變成了兩枚閃爍著白光的象牙戒指,又仿佛看見一個偉岸的男子和一個嬌柔的女子在松柏旁隨風起舞,他們將絲絲柔情舞成了生生世世的情網,永遠是彼此生命中唯一的傳奇。
約稿寫作電話:186 7802 3683 高先生
原載于《東魯》雜志